朱永祥-华夏砭术传承人
朱永祥,男,1966年出生于云南。

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从事砭术研究三十多年,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院士专家,中医国医名师,世界和平大学医学终身教授,红墙御医胡维勤弟子,华夏砭术非遗传承人,朱氏砭术非遗传承人,获国家卫健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2025优秀创新健康技术案例推广项目,中砭堂砭术专用剂发明人,获得砭术专用工具五齿梳外观专利。深圳中砭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非药物疗法副会长单位。

现任香港华夏砭术研究院院长、华夏砭术全国推广中心主任、华夏砭术中砭堂创始人、中医非药物自然疗法倡导者、实践者。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誉。又是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二十六个民族,民族医药成为中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中的彝族医药起源于原始社会,先民们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实践中发展了本民族的医药。著名医学家赵学繁在《本草刚目拾遗》中也记录了一些彝族药物。享誉中外的“云南白药”、“青蒿甲素“、“灯盏花”均为彝族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砭艺堂创始人朱永祥传承了“云南白药”之创始人曲焕章先背创造发明精神,用彝族药配方,从临床实践,治病安全有效多角度研制出了砭艺堂砭术专用外用剂,经上万例实践,临床治疗,深得患者认可,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师古不泥,传承发展”的境界。
开创了“砭术+民族药”新疗法。达到了安全、有效,治未病的中医目的。
首创了:不打针,不开刀,无创伤,砭术+民族药,内病外治的方法。
提出了:砭术+民族药+食疗+良好生活方式=健康长寿的治未病保养方案。三十多年砭术临床研究工作,不但挽救了病人生命还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得到了患者的充分肯定。
朱永祥在砭术领域的贡献不仅展现在理论革新层面,更借助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了其疗法的实效性。他率领团队研发的砭术专用工具五齿梳,依据人体经络学原理设计,已取得国家外观专利认证。其所创建的"砭术+民族药"疗法在慢性病调养、亚健康改善等方面具备独特长处,尤其是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疾病,通过无创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品质。
身为华夏砭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朱永祥不仅肩负着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技艺的重任,还精心构建了一套完整且系统的传承机制。他依托于香港华夏砭术研究院这一国际化平台,积极开展与国际学术界的沟通交流,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国际专家讲学等多种形式,促进了砭术文化的全球传播。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数百名专业砭术师得以培养成才,为砭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砭堂健康管理公司在朱永祥带领下,将彝族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与现代健康管理的先进理念深度整合。企业研发团队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成功开发出多种砭术专用制剂。这些产品均以云南高原道地药材为原料,确保成分天然纯净且品质优良。生产过程中运用独特炮制工艺,历经多道精细加工步骤,最终制成疗效显著的砭术专用药剂。凭借出色品质和明显效果,该系列产品于2025年入选国家卫健委优秀创新健康技术案例,获得官方推广资质并广受认可。这不仅是对朱永祥团队努力的充分肯定,更为砭术文化的深入推广与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

在朱永祥的引领下,中砭堂健康管理公司不断探索砭术与其他传统医学的结合点。通过与各地民族医药研究机构合作,深入挖掘不同民族医药在砭术应用中的潜在价值,进一步丰富了砭术治疗手段。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组织专业砭术师团队深入社区和乡村,为基层群众提供免费的砭术健康咨询与治疗服务,让更多人了解并受益于砭术文化。此外,朱永祥注重砭术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设线上课程,向全球砭术爱好者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推动砭术文化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砭术的前世今生
砭术发端于距今25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推测,学术界认可)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技术之一,因其器具多为石制,故又称砭石。在“中医古六艺:砭、针、灸、药、导引、按跷”和“中医五大支柱:东砭、西药、南针、北灸、中按跷”中均排首位。它是整个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目前仍在应用的针、灸、刮痧、放血、拨罐等传统中医医疗技术的鼻祖。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成果。
《黄帝内经》奠定了砭术的理论基础,并记录了用砭木治疾病的方法和案例。上古神医扁鹊精通砭术,并传承给了后人。盛行于殷商时期,唐代后逐渐式微。历史发展原因及“世无佳石”使砭术逐渐失传。
砭艺堂 为发扬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经三十余载不断从民间挖掘、整理,本着“师古不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展砭术”的理念,经中医专家、民间艺人共同努力下终成大业,成立了“华夏砭术研究院”把古老的砭术与云南民族中草药结合,开创了一套安全有效的“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的砭术理疗方法。实现了“理疗的手法,医疗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家人的负担。
无论中医和西医,其治疗方式不外乎: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二大门类。而中医非药物疗法以“天人合一,整体调理,阴阳平衡,辩证施治”等传统中医理论依据为出发点。不依赖任何内服药物的作用,使用各类手法,器械和药物通过“外治”手段而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砭术具有一套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中心的完整理论。强调整体,重视内因,采用无创性的温和刺激,扶正祛邪,以调动肌体本身的防御能力,战胜疾病,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失衡的内部稳定状态获得新的相对平街稳定,从而恢复身心健康。
古代用砭术治病案例:中国历代史籍都大量记录了砭术治疗案例。《黄帝内经》中岐伯与黄帝对话,讲述了大量用砭术治病的方法。其中《素问 宝命全形论》岐伯曰:“一曰治神;二曰知养生;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史记一扁鹊太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鹤用砭术救虢国太子“起死回生”的案例。《三国志》中记录了华佗用砭刀给关公“刮骨疗伤”的美传。《新唐书》中记载了御医张文仲、秦鸣鹤用砭术救唐高宗得到武则天赏赐的案例。南宋大诗人陆游写过“沉痼幸针石,轮囷劳爷斤”(最有名的为: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民国时期,孙思藐后人所写《砭木述略》,全书2600字,是从《黄帝内经》到目前为止2500年留存最为完整,最为系统论术砭术的医学专著。此书最大成就在于把应用数千年而又濒临失传的砭术结集成册并以正式出版物发行。使得这门神奇而又古老的古代主流医术得到了传承。《砭术述略》从正名,取材,制砭,施术手法,治则以及禁忌等诸多方面对砭术进行了标准性的阐述。至此,我们不得不叹服中医砭术之博大精深……
愿华夏子孙秉承:齐参以,共分享,传承中华传统中医文化的精神! 让砭术走进生活 让百姓充满健康! 华夏幸福 砭术济世!
华夏砭术研究宣
2003年3月3日



